中国电子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投资方式、融资行为,而且改变着金融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各项承诺的 逐步落实,发展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是我国银行业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电子支付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电子支付的业务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办理了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业务种类有企业网银、个人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支付等,基本是传统业务电子化。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中,使用电子支付工具办理的占10%,有力推动了支付结算电子化、网络化水平的提高。 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支付业务流程的再造,优化了经营过程,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我国开展此项业务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充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网上支付硬件设施落后 用于开展电子支付业务的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网络通讯及银行前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显落后。近年来我国网络发展速度增快,但发展不均衡,与国 际先进水平以及国内网络应用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县以下的银行机构,由于受资金、设备的影响,普及银行电子化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此外,普遍存 在的网络带宽较窄、速度缓慢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运行效率和支付质量。 (二)电子支付业务的支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信息泄漏。电子支付业务是主要应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清算和信息发布的系统。网络存在安全漏洞,无法保证网络中信息的隐秘性。例如:电信从业人员可能利 用工作之便,很容易地获取网络中传输的信息;网络攻击者也可以通过搭线等方法,从传输信道窃取信息;二是假冒通信。互联网提供了灵活的数据交换机制,但同 时也给假冒通信以可乘之机。网络外的用户,只要将他的设备配置成与网络内的设备相同,就可能欺骗总部,与其进行通信;如果网络外的用户将他的设备配置得与 总部的设备相同,并采取一些措施将总部的设备阻塞,他就可以假冒总部,欺骗网络内的所有网点;三是假冒信息。攻击者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