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考核的首要标准:双“率”至上 如今资产收益率已成为绩效考核的首要标准,但要考量这一指标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下绝非易事,而且即使是“高级会计管理体系”也无法使资产收益率的计算或者量化分析细致到能让管理人员细微察觉各项日常经营活动与交易选择的影响。 司马迁,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曾在2000多年前指出“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意即“薄利多销”是优于“厚利少销”的战略。在当今的商业时代,投资者们主要通过衡量企业既有资产所创造的利润来考核制造企业的CEO 和 CFO 的管理绩效。因此资产收益率(ROA)就成为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的首要标准。这几年众多跨国企业在华业务规模飞速增长,并升至全球收入数一数二的地位,中国管理团队的业绩考核指标也不再只是停留在营业收入的增长上。股东们越来越关注在华已投资金的实质回报。要考量这一指标绝非易事。尤其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成本快速增长,客户需求千变万化,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 然而有多少企业在华管理团队评测与汇报的资产收益率可以达到交易水平的细节程度?有多少在华管理高层可以提供精准、及时、详细的资产收益数据(比如发票项、批量产出、客户订单或产品线),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执行司马迁的商业战略?几乎没有。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施专业的数据分析与汇报系统来帮助企业成为赢家。在当今中国,各项成本(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等)一直在不断增长,企业因此急需提高生产效率来抵御冲击,而强化资产收益率控制将带来顺其自然的解决方案。 资产收益率被认为是制造型企业的核心财务指标。但是即使是今天的“高级会计管理体系”(包括作业成本法(ABC)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等)也无法使资产收益率的计算、汇报或者量化模型分析细致到能让管理人员对于了解资产收益率对他们各项日常经营活动与交易选择的影响。 对于广泛采用该会计体系的资本密集型生产企业,上述管理会计体系的缺点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化工、钢铁、半导体、电子元件、造纸、包装、塑料等行业的股东回报经常会低于可接受的投资回报率。在中国许多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甚至低于银行利率,这说明股东利益实际上已受到损害。例如对 364 家中国上市企业的抽样调查中发现,2011 年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仅高于 4%,而同期银行利率为 6.6%;仅有少于70 家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银行利率,且大部分是非资本密集型企业。这意味着制造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