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文版)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指南的主要亮点:1. 指南中强调了多模态成像技术在诊断心内膜炎中的重要作用,与上版指南仅强调心脏超声不同。2. 首次提出了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管理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建议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医生及传染病医生,医院同时应设置诊断及心外科手术专用快速通道。3. 对特定情况下 IE 管理的更新,包括 ICU 中、IE 合并癌症及消耗性(非细菌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诊疗建议等情况的管理。4. 强调早诊断、早期应用抗菌药物及早期手术相结合,并注意 对高危人群进行抗菌药物预防用药。5. 对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给出新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下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患者行高危操作时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 植入人工瓣膜或用人工材料修补心脏瓣膜的患者。(IIa,C)2. 有 IE 病史的患者。(IIa,C)3. 任何类型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IIa,C)4. 外科手术或经皮介入技术行假体植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恢复且无残余漏后,专家组推举术后六个月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至植入材料内皮化,假如存在残余漏或瓣膜返流则终生应用。(IIa,C)5. 其他类型的瓣膜疾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不推举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III,C)尽管 AHA 指南推举对接受心脏移植后发生瓣膜病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但却缺乏有力证据支持,因此 ESC 专家组不推举对这类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同样,指南不推举对中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如任何形式的天然瓣膜疾病患者(包括最常见的情况:主动脉二尖瓣、三尖瓣脱垂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相关高危操作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 仅应在处理牙龈、根尖周组织或穿透口腔黏膜时考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IIa,C)2. 下述口腔操作不推举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非感染区域的局部麻醉注射、浅龋治疗、拆线、X 线检查、放置或调整可移动的口腔修复及正畸装置、乳牙脱落后、口腔黏膜及唇部创伤后。(III,C)3. 下述呼吸道操作不推举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支气管镜、喉镜、经鼻插管、气管插管。(III,C)4. 下述 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操作不推举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胃镜、肠镜、膀胱镜、经阴道分娩、剖腹产、经食管心动超声描记术。(III,C)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 皮肤及软组织操作不推举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III,C)抗菌药物的选择1. 口腔操作过程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针对口腔内的链球菌属。推举术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