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设备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13 年 1 月 13 日版本号: 1.01.目的 对设备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范围 适用于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报废等。 3.定义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 4.职责 4.1 技术负责人提出设备的配置需求; 4.2 各专业组负责本专业设备的购置申请的提出、使用、日常维护、定期维护。 4.3 医院设备科负责设备的采购,组织设备的验收。 4.4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标识、建档,组织设备的检定、校准等。 4.5 科主任负责设备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5.工作程序 5.1 设备的采购和验收 5.1.1 设备的申购由科室提出,并到后勤设备工程科填写《医疗设备仪器购置申请表》,在申请表上简述购置该设备在诊断、治疗上的意义,及经济效益等,并标明需要国产还是进口设备。 5.1.2 严格执行《医疗设备验收制度》。 5.2 设备档案管理 5.2.1 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建立设备档案,内容包括:a)设备标识; b)制造商的名称、类型识别和序列号或其它唯一性的识别;c)制造商的联系人、电话(适当时);d)设备到货日期和投入运行日期;e)当前的位置(适当时);f)接受时的状态(例如新品,使用过,修复过);g)制造商的说明书或其存放处(如果有);h)证实设备可以使用的设备性能记录;i)已执行及计划进行的维护;j)设备的损坏、故障、改动或修理;k)预计更换日期(可能时);h)各项中提到的性能记录应包括所有校准和/验证报告/证明的复印件。内容应包括日期、时间、结果、调整、可接受性标准以及下次校准和/或验证的日期,适当时,还应有在两次维修/校准之间需进行的维护检查的次数等,可根据制造商的说明来确立可接受准则、程序和进行维护验证和/或校准的频次(适当时),以满足本要求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5.2.2 设备管理员负责编制设备总表,在设备有变化时应予以更新。 5.2.3 设备的唯一性标识。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编号、责任人。 5.2.4 对计量设备进行标志管理,用不同颜色的标志贴于设备的明显位置。a)合格证(绿色):用于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自校准合格的设备。b)准用证(黄色):用于部分功能或量程能满足检验工作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