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求和公式摘要:在初中生做探究性题目时,往往会遇到求解“”的问题,本文运用倒序相加的方法,对公式进行了推导,让学生体会公式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内涵,并且能运用公式进行解题。关键词:行数,列数,倒序相加1.问题的提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求解“”的题目,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学生记忆公式感觉单调、乏味,不能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题目时,由于不理解公式的含义,导致公式的结果记忆不够准确,从而正确解出题目。“生本教育”提倡一切要从“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离我们很近,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体会到数学的真谛: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反过来指导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想去考,想去探索。2.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教师要利用生活事例,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可以运用下面的实例进行学习,学校为了将校园装扮的更加美丽,决定将一块长方形的地种上松树,种植的顺序为:第一行种一棵,第二行种两棵,第三行种三棵,…,依次种植,则第行种植棵,第行种植棵,问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就变成了求解“”的值,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图来进行解答:图1松树种植示意图图1中,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竖线,其中,红色表示计划种植的松树,并且是按照第一行种植一棵,第二行种植两棵,这样的顺序依次种植,为了求出所需的树苗,我们假设把剩余的地也种上松树,用黑色的竖线来表示,第行种植1棵,第行种植两棵,…,第二行种植棵,第一行种植棵,这样与原来种植的顺序相反,倒序种植。那么可以求出现在长方形地块中共有多少棵树,总共有行,每行都有棵树(即有列),这样总数=行数列数,(我们可以用教室内的人数来类比计算,假设教师内有七排,每排的人数为六人,学生很容易得到,教室内的人数等于),通过以上的例子,学生可以联想到长方形地块内的松树有棵树,原来所需的树苗为现在的一半,即棵树,通过以上的叙述,得到(1)其中,式(1)中的第一个“”表示共有个数,括号内的“”表示最后一个数的数值,括号内的“1”表示第一个数的数值。3.小测验我们通过以上的推导得出了“”,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个公式进行解题。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①求解的值;分析:利用“”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到。②数线段,找规律:下面各图中,线段上的点依次增加,请你填写图中相应的线段数。(ⅰ)请猜想,当线段AB上有10个点时(含A,B两点),有几条线段?(ⅱ)当线段AB上有个点(含A,B两点)呢()?分析:(ⅰ)中当线段AB上有10个点时(含A,B两点),有45条线段;(ⅱ)中当线段AB上有个点(含A,B两点)时,有。③已知角内有条射线,那么能找出多少个角?分析:由角内有一条射线,两条射线,三条射线,…,进行总结,找规律,得出结论:。4.总结本文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利用倒序相加的方法,推导出了,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公式的含义,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了数学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