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手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建设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领域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优化组织、规范建设,提升资源质量和应用效果,制定本手册。一、指导思想按照“国家急需、全国一流、面向专业”的总要求,国家级资源库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组建一流团队、汇聚一流资源、提供一流服务,为全国相同(相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提供范例和优质资源。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基于资源库应用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和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为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二、功能定位资源库定位于“能学、辅教”。“能学”指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资源库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辅教”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教学要求,利用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资源库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三、建设思路资源库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强化应用功能和共享机制设计。资源布局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以下简称运行平台)功能的“一体化设计”是资源库建设的前提,应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为目标,根据专业领域特点,对知识结构、资源属性和运行平台功能等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范、涵盖本专业全部专业核心课的“结构化课程”体系是资源库建设的重点,要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与课程改革为基础,以本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强化网络“教”与“学”特点,一般应由若干标准化课程和个性化课程组成;标准化课程应结构清晰、逻辑紧密、体系完整,建设质量能够代表国内先进水平;个性化课程是对标准化课程的延伸、拓展或补充。单体结构完整的“颗粒化资源”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库内资源要在保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设计成较小的学习单元,便于检索、学习和组课。四、资源建设(一)基本资源。一般指涵盖专业教学标准(或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内容、覆盖专业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颗粒化程度较高、表现形式适当,能够支撑标准化课程的资源。(二)拓展资源。一般指基本资源之外针对产业发展需要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发建设的资源。拓展资源应反映行业发展的趋势特色、前沿技术、最新成果及国际比较,并能够保持先进性。(三)资源冗余。库内资源应力求丰富多样,在数量和类型上超出标准化课程调用的资源范围,实现资源冗余,以方便教师自主搭建课程和学生拓展学习。(四)分层建设。库内资源应包含素材、积件、模块和课程等不同层次。素材是最基础的、颗粒化的资源个体;积件是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由多个内在关联的素材组合形成;模块以典型工作任务、重点技能训练项目或学习单元等为单位,是包含多个知识点、技能点的积件组合;课程由多个工作任务、技能训练项目、学习单元组合形成,包含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环节,支持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五)资源类型。资源类型一般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应控制文本类和图形(图像)类资源占总资源的比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造传统教学,提高视频类、动画类、虚拟仿真类资源所占比重。视频类素材主要用以阐述或演示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可以短小的“微课程”为主要形式,属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动画侧重通过变换的视角、直观的画面、形象的阐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融为一体,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可视化,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普通学习者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