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与寿山石文化 Shoushan Stone&Its Culture 郭发柽 (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福建福州, 350005)。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约40 km的重峦复涧 中,有个寿山村。举目四望,群山环抱,峻岭连 绵。寿山、九峰和芙蓉三座主峰鼎崎其间,古有 “三山”之美称。这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更因盛 产光泽晶莹、脂润如玉的“寿山石”而蜚声中外。 寿山石形成于距今约2.3~0.7亿年的中生 代,当时福州出现过重大的地质变革,大量的岩 浆喷出地表,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期,大量酸性的 气液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钾、钠、镁、铁 等杂质淋失,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铝、硅等元素 在一定的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 溶解出来的硅、铝质胶体沿着岩石的裂隙凝结晶 化形成五彩斑斓、色泽瑰丽的寿山石。 1 寿山石的分类与质地 寿山石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计有 100多个品种。 田坑石 又叫“田黄石”,产于寿山村总面积 不到 1 km2的寿山溪底及溪旁水田至岩面约10余 米厚的冲积泥沙层中。田黄石无根可璞,无脉可 寻,极为珍奇稀有。对于它的形成可追溯到百万年 以前。寿山矿脉的部分矿石因地壳运动从矿床中 分离,滚落到低凹溪涧,经受长期的冲刷、翻滚, 磨掉了棱角,去除了杂质,后又逐渐被沙土及有 机质层覆盖且受到含有矿物质的地下水的长期滋 润,不断发生着质的变化。田黄石呈卵石状,光嫩 圆滑,微透明或半透明,温润可爱。其特点是:肌 里隐现萝卜纹,石色外表浓艳,里面则逐渐淡化, 表层多裹杏黄色或灰黑色石皮,格纹多呈红筋状。 品种有黄田、白田、红田、黑田。其通灵者谓之 “田黄冻”,肌里纯黄色,外裹白色层皮者称为“银 裹金”,皆十分罕见。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 说,历来被尊为“石帝”或“石中之王”。历史上田 黄石精品多作为贡品进献宫廷,为皇室收藏。近 代,我国台湾和香港、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与地 区的收藏家竞相争购,田黄价格扶摇直上,远远 超过了以往所谓“一两田黄三两金”的价值。 水坑石 产于寿山溪上游坑头占之麓的溪旁, 深邃莫测,开采困难,产量极微。水坑石多为透明 状晶体,通灵凝腻,富有光泽。水坑石的品种以色 相、形似可分为:水晶冻、鱼脑冻、黄冻、鳝草冻、 牛角冻、桃花冻、玛瑙冻、环冻等。 山坑石 分布于寿山、月洋两条山脉的岩层 中,石质各具特色,多以产地命名,或以色相取 号。如高山石,红、白、黄、紫、黑、灰各色俱备, 而每色中又有浓淡深浅之分,名目繁多。都成坑 石以产地命名,质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