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政治有信念发言材料一 强思想,明认知 争做一个“讲政治、有信念”的党员 2016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方案提出,“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上级局结合系统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专门文件,安排部署这项学习教育工作。由此可知,要成为合格共产党员,首先要做到“讲政治、有信念”。 我的发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认识: 1.什么是政治,什么是信念; 2.为什么共产党员要“讲政治、有信念”; 3.怎么去实现“讲政治、有信念” 一、关于“政治”、“信念”两个概念 (一)政治 通常而言,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它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我个人非常赞同“政治的本质就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这个观点。包括:规范化的社会管理人员的评价与选拔;规范化的社会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职能的设置;规范化的社会管理程序的制订;规范化的社会管理行为的约束;规范化的自然资源配置;规范化的利益分配法则等。 政治是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的社会管理,之所以要对社会管理进行“规范化”,主要是因为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往往具有科学而合理的管理程序、公开而透明的管理内容、清晰明确的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稳定而持久的管理方式,从而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益、更低的管理成本、更大的管理规模,更广泛的管理范围、更持久而稳定的管理力度,更高的预测性。 对我们部门而言,政治就是如何围绕发挥好稽查的各项职能,把全体人员组织起来,进行相应的分工,就相关的工作进行一定的规范要求,这种职能或者说职责要求来源于法律法规、党委政府的要求、上级局的安排以及社会要求。 (二)信念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其行为上的作用在于通过士气激发人们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他各种能力,以实现与基本需求和欲望和信仰相应的行为志向。对个体来讲,是狭隘意义上的信仰,即可以把他等同于信仰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