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体验,美术教育的新话语体验是进行美术活动的基础,任何美术活动的方式都是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是一种活动和结果,作为一种教育学的话语已被我国教育学者所关注,它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和变革亮点。 一、 体验是《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大纲》上的突破。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法律法律规范和质量要求。《美术课程标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毋庸质疑,它对美术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体验、自身理解、自身解读,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对不同的人必定是不同的。因此,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师生真切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体验课程”。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与现行的《美术教学大纲》相比,《美术课程标准》不仅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它更关注了学生学习时的体验,体验也使美术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美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论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到陶冶,丰富视觉与触觉的感受,进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不难看出,《美术课程标准》也是美术课程观上的一次变革,它必定对教学改革也进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 体验是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变。 此次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进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内容设计上,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是以教学活动来设立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四个领域。这种把教学内容由“静态”“平面”转化为“动态”与“立体”的划分,突出了学生主体的作用更突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的重要地位。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发挥学生主体性必须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它变改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