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對「新世紀人力發展方案教育策略檢討與展望」之回應 壹、 前言 為因應新世紀全球資訊化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掌握廿一世紀「數位化、全球化、永續化」的潮流,行政院於 90 年度開始規劃推動「知識經濟發展方案」,期於十年內達到以下先進知識經濟國家水準:-全國研發經費占 GDP 之 3%;-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達 75%以上;-政府及民間投入教育經費總和占 GDP 之 7%以上;-知識密集型產業產值占 GDP 之 60%以上;-寬頻網路配置率及使用費與美國相當。 新經濟發展的模式,引爆全球知識經濟革命的熱潮,也驗證了具創意專業技術能力和熟悉運用新知識技術的高素質人力,對經濟發展的重要。 美國知名經濟學教授梭羅〔Lester C. Thurow〕更進一步指出:「未來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競爭,累積財富金字塔的動力是創新的知識與知識的運用,『知識』將改變個人及國家的經濟版圖!」如何將知識與人力資源結合,是未來影響國家經濟成長的關鍵性因素。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自然資源缺乏,仍能在過去半世紀,創造出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即是人力發展配合經濟成長,有效運用人力資源的最正确例證。但是隨著民主化腳步,計畫型的人力發展理論漸遭揚棄,教育功能也以發揮自主機能為訴求,力求與計畫性人才培養教育觀念脫勾,在舉世整裝待發,都恨不得在知識經濟時代為自己及國家打開一個新局面時,台灣有無本錢再強烈標榜個人主義?還是應該回想一下經濟起飛的當年,發揮積極意志,刻苦發展知識,形成新一波的人才主義,才能有效達到行政院揭櫫的目標。 我國於民國 53 年在經建會前身經合會下成立「人力資源小組」,初創我國人力資源規劃工作,負責我國人力資源發展重要方案之統籌規劃及協調各機關分工整合業務,同時配合政府賡續推動的各期國家建設計畫,自民國 55 年依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據每一期建設需要,提出「人力發展計畫」,且每年針對執行情形進行檢討,逐步奠定我國人力資源發展規劃基礎,迄今三十五年,對我國經濟繁榮與社會 安定,卓有助益。 行政院考量當前經濟發展政策,分析人力發展情勢,就過去所執行人力發展重要措施及推動情形,檢討未來可能面臨問題,並以 89 年為基年,預測中長期人力供需及就業結構趨勢,作為訂定相關政策之參考。並依據知識經濟發展方案之願景與目標,就人口、教育、職業能力開發與勞動市場調整、勞動法制政策等研擬具體發展策略與相關配套措施,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