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专题讲座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金传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老师〕 一、为什么要开展自主学习从理论上讲,自主学习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教学者及学习者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心理与智力开展的阶段性、社会的需求、老师教学风格或者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管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一件很的容易的事情而且由于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没有能摆脱应试教学的影响,老师的一言堂已经成为习惯,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对 于老师来讲,无疑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件不能 理喻的事。其中的原因,既有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少放手让学生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习惯性思维的因素,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的因素,还有的是老师对于学生的智能水平不信任,怕承当放手之后,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的责任。显然,这是一个需要多方面思索的过程,尤其是需要老师对教育观念进行全新变革的过程。更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究的过程。前段时间,我们接受了全国老师继续教育网的委托,在小学进行了“ 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教学策略 〞课题的一些尝试。经过近半年的讨论,大体上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这样的理念给我们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半年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自主学习的理论进行了细致深化的学习;二是在学习的根底上,对如何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实践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从自主学习的理论根底来看,我们知道,人的最高的价值在于对他自身的价值的认可,以及实现其最高的自主意识,这也就是马斯洛所讲的“自我实现〞。只有实现这样的最高境界,人的自我价值才会得到最完善的诠释。可惜自从有教育以来,我们的教育内涵一直就在二元矛盾中徘徊:一方面当然是要尽量表达教育的引导而不是“教化〞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却始终摆脱不了对受教育者的“教化〞。实际上是一种观念与技能的“强化〞,却不是对教育本身应有的导引作用。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有对受教育者施行外在“驱使〞的倾向了。或者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的教育总是放不开手脚,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自我〞意识,由他们主动地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学习,热爱自己喜爱的东西,热爱自己适应的方法,而总是由老师一点点地“灌输〞。思想要灌输,方法要灌输,能力要靠灌输,乃至一切行为都要用灌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