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讨论 陈晓安 〔西南财经大学 保险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摘要:保险业在 2024 年我国发生的两次特大自然灾害的巨额损失面前未能充分履行好自己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的社会责任,行业整体形象严重受挫。因此,从保险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互动共生关系出发探讨保险业如何更好的发挥职能、履行社会责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指出保险业的社会责任表达在风险保障、劳动就业、商业道德、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五个方面,并提出保险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改善行业形象的途径:壮大从业队伍、创新业务种类、开拓农村市场、提供社会效劳、开展扶贫济困和公益慈善等。关键词:保险业;社会责任;共生理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开展、居民保险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对外交往的广泛深化,我国保险业积极发挥风险管理、经济补偿与社会管理的职能,获得了巨大的开展。但是在 2024 年中发生的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事故面前,保险业的集体“失位〞更是彰显保险业开展的滞后,其中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516.5 亿, 而保险赔款只有 19.74 亿, 其比例约为1.3%,而在汶川地震高达 1 万亿元的损失中,商业保险的赔偿只占不到 5%。以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为根本职能的中国保险业,却不能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为国家,为宽阔企业和居民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确实值得保险业界和学界深思。因此,实现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开展的良性互动、共生共荣,更好的履行保险职能,以加快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而产生更多的保险需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求,是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是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从保险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互动共生关系出发分析了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意义与途径。 [作者简介]:陈晓安,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09 级博士讨论生,讲师,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 555 号西南财经大学通博楼 A 座 124 号保险学院办公室 2024 级博士生, 611130,联系 :15882219137,电子邮箱:youyi1979@163 。一、共生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一〕共生理论 “共生〞〔Symbiosis〕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于 1879 年首次提出,其含义是相互性活体营养性联系, 是一起生活生物体某种程度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