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常见损伤及鉴定 颅脑损伤 一、概述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约占全身各部位损伤总数的 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占第二位,但是死亡率却居首位。颅脑损伤是临床法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及脑损伤,三者均可独立发生,或者合并存在。 (一)颅脑损伤的分类 颅脑损伤的分类主要是以外伤后头皮、颅骨、硬脑膜和大脑是否完整或者向外界开放,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两大类。 1 .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分类 (二)颅脑损伤的机制 1.闭合性颅脑损伤 (1)直接暴力造成的颅脑损伤 1)致伤方式及特点 ①加速性损伤(injury of acceleration):头部静止时,突然被运动的物体如木棒、铁器、石块等打击,致使头部由静止状态转变为快速朝着外力作用的方向运动所造成的脑损伤,称为加速性脑损伤。在这种受力的方式下,暴力可以使着力点处的头皮、颅骨和脑组织产生损伤,这种损伤称为冲击点损伤(coup injury),而暴力作用的对侧所产生的脑损伤称为对冲性损伤(contrecoup injury)。 当头部于静止状态受击时,由于头部连接颈部和躯干,使其沿暴力方向运动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暴力不能借助头部运动而得到相应的衰减,这样,受击部位承受的力量较大,造成颅骨变形以致发生骨折者比较常见。故冲击点发生的脑损伤多较严重,除脑皮质挫裂伤外,脑白质亦常被累及。而对冲部位则由于头部受颈和躯干的固定和由于颅内变形或骨折暴力受到衰减,故对冲侧的脑部在颅腔内运动范围也受到限制,桥静脉撕裂的机会较少,脑表面与颅内粗糙面或骨嵴摩擦和撞击的范围也较小,故对冲部位脑损伤较轻,这是一般加速性脑损伤的特点。但拳击致伤时却有一定的不同,当一拳击运动员被另一运动员带软拳具的拳所击中时,受击局部不易造成颅骨变形或骨折,故而未能衰减暴力的能量,使受击者头部移动范围较大,故受击部位下面的脑损伤较轻,而对冲侧脑部可发生桥静脉撕裂而产生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如诊断和手术延迟,亦可致命。 ②减速性损伤(injury of deceleration):因跌倒或高处坠落头部触撞某物体时,伤员头部是在运动中突然撞击物体而停止,这种方式所造成的脑损伤,称为减速性脑损伤。脑损伤的分布,既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发生于对冲部位,即冲击点伤和对冲伤常同时发生。 脑损伤发生的机理,当头部以较高的速度运动中,突然触碰物体而停止,在颅骨停止运动的瞬间,脑因惯性作用仍继续向前运动。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