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面向个体的教育》的读后感想VIP免费

《面向个体的教育》的读后感想_第1页
1/2
《面向个体的教育》的读后感想_第2页
2/2
《面向个体的教育》的读后感想在偶然的阅读中,我被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震撼,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来说,阅读这本书对我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我也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培养幼儿的个性,让幼儿找到自己成长的独特之路,但是一个幼儿园学校教育面向的不仅是幼儿,也是幼儿园老师。幼儿园教育的理念是希望能够激发每一个幼儿和幼儿老师最大的潜能,真正的幼儿园学校教育不是将幼儿束缚在一封闭的空间,而是让每小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个性。《面向个体的教育》这本书之所以让人喜欢,不仅是因为它的篇幅短小语言简单,通俗易懂,更是因为它里面丰富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作为幼儿老师的我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在实际幼儿教学中思考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在读的过程中,我被李希贵关于教育的“奇思妙想”所吸引,他提出的“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取消班主任”“重新定义早恋”等观点,从现在的幼儿教育观看来似乎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但是仔细想想又感到兴奋,因为这些具有人文关怀的学习气息能够放开学生的思维,便于促进小孩子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现在的幼儿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幼儿老师的关爱和呵护,幼儿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教育不足而管理过度”的问题一直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困扰,将教育面向个体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希贵说:“教育永远不可能让所有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我们能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充满选择的校园。”在校园里,不管是幼儿还是幼儿老师都要学会选择,选择与我们自己相适应的方式,只有幼儿树立自己的学习习惯、生活目标才更有可能在个体教育中脱颖而出。在读到《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一文时,我想到现在我们所用的教室都是以统一的标准设定的,比如班级班规、班级励志语言、名人名言等,每个班的设置都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也没有创新,所有的标识似乎只是摆设、只是一个形式,虽然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不管是什么内容,好像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就可以被用来点缀教室,但是当你走进教室感受到的气息好像没什么变化,而当我看到李希贵老师“按照学科学习的需要配置资源,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能够手脑并用、听说兼顾”“让幼儿园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儿童的气息和幼儿的心智,让教室充满一种学科的味道”,在个体教育中幼儿师生的智慧和创意能够更全面的体现,而在这样一个充满学科气息的教室,孩子们的思维也将更好地发挥应用。在看到《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一样的人》这篇目录时,我迫不及待的翻开正文,李希贵写道“如果我们不是站在塑造不同个性、培养多元发展的各类人才的立场上思考,就很容易陷入学科主义,甚至弄不清教学的真正目的。”是的,从我自身的教育过程来看,幼儿教师有时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让小孩子在幼儿园不哭不闹,经常不顾幼儿的是否要学习,只要不顾就放任他们玩耍,这样虽然在某一阶段有效,但是却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忽视了幼儿的智力开发。虽然我们希望孩子在幼儿园玩的开行,但也不能扼杀孩子对知识呼唤的声音,从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幼儿教师的包容和成全,需要教师用智慧的的理念了解小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幼儿着想。即使是一点点小事,我们也要留心观察觉出其中的不平凡之处。细节决定成败真是一语中的,李希贵《心中要装大目标》中对小小的道路示意牌的关注刚开始让我疑惑,但细细读来却不由得感叹。指示牌的作用是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这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关联,实则蕴藏着巨大的联系,幼儿老师在讲解简单的知识时习惯用简单的指向方式告诉幼儿是什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似乎已经尽到了老师最大的责任,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依然只是为了应试的需求而忽视了幼儿的判断和选择。在幼儿园教育中,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让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面向个体的教育》的读后感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