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教学法概要PBL 释义PBL,有两种释义,一种为(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 PBL,问题式学习),另一种为(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 PBL,项目式学习)。PBL 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医学教育。这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一种知行合一的体验式和实践式的学习方法。近一年多以来,我开始学习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并尝试着引导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PBL 五大特征1. 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drivingquestion)。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这一点相当考验课程设计的功力,好的问题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2. 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类似于翻转学习,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3. 教师、学生、社区成员参加协作性的活动,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专家解决问题是所处的社会情形类似。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法的教学;学习者能通过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4. 学习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从教知识,变为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职能的转变,对现有教师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这也是目前实施 PBL 教学法的痛点。5. 学生要创制出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products)。这些又称制品(artifacts),是课堂学习的成果,是可以公开分享的。以结果为导向,为结果负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成果”。PBL 教师要求老师在 PBL 中,要做什么呢?1. 综合考虑学生知识技能背景,设定项目目标并给出适合的驱动问题;2. 就学生的调研方法、采访技巧、数据分析、知识解惑、专题指导等给予恰当的指导;3. 方案制作过程中给予团队管理、时间管理、专家引进、修正建议等协助;4. 给学生提供展示创造机会并给予反馈、提供评估。PBL 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基础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项目中时才会成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和对内容的过度依赖都是机械教学的产物。作为一名 PBL 老师,必须致力于将内容和技能融合起来,并使用领导手段来激励学生,将他们分成各个高效配合的小组,并教会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PBL 教师十种改进项目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