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城市和城市经济学公理 1 .1 城市的定义 城市:在相对较小的面积里居住大量人口的的地理区域。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包括小城镇。城市与村庄的区别仅仅是规模。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定义: 1 城市地区(u rban place):人口不少于2500 人,且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低于500 人。2000 年,美国有3756 个城市地区。 2 大都会区(metropolitan area):人口不少于50000 人。2000 年,美国有361 个大都会区。 3 小都会区:10000-50000 人。 4 主要城市(major city ): 大都会区或小都会区内最大的自治市。 表述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用城市地区、大都会区和城市。 表述行政关系,用中心城市或自治市。 这几种关系的图示。 底特律地图 纽约地图 中国 行政区划 国家统计局1 9 9 9 年《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超过1 5 0 0 人/平方千米的区域的人口均统计为城镇人口。(胡欣《城市经济学》2 8 页) 我国规定, 人口在 1 0 0 万以上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5 0 -1 0 0 万人口的为大城市, 2 0 -5 0 万人口的为中等城市, 1 0 -2 0 万人口的为小城市。 我国城市数 4 0 0 万以上 1 4 2 0 0 -4 0 0 万 2 8 1 0 0 -2 0 0 万 8 2 5 0 -1 0 0 万 1 1 0 2 0 -5 0 万 5 1 2 0 万以下 2 中国统计年鉴 2 0 1 0 , 3 8 3 页 行政市与大都会 广州 1 .2 城市为什么会存在? 昆虫的集聚。 人类集聚:以自愿交换为基础? 城市存在的条件: 1 农业生产过剩。 2 城市居民从事生产,以交换农民生产的粮食。 3 用于交换的运输体系。 美国的城市化 1 8 0 0 6 % 2 0 0 0 7 9 % 图1 -1 美国的城市化(奥图1 -1 ) 表1-1(奥图1-2)世界各洲的城市化 1950 2000 2030 世界 29.8 47.2 60.0 非洲 14.7 37.2 52.9 亚洲 17.4 37.5 54.1 欧洲 52.4 73.4 80.5 拉美和加勒比 41.9 75.4 84.0 北美 63.9 77.4 84.5 大洋洲 61.6 74.1 77.3 UN:World Urban Prospects,2001 Rev ision 世界各洲的城市化(奥图1-2) 中国 表1 -2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1 9 8 0 1 9 9 0 2 0 0 0 2 0 1 0 1 9 .4 2 6 .4 3 6 .2 4 9 .7 胡欣《城市经济学》3 1 页,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 图 1 -2 中国的城市化率,% 中国统计年鉴 2 0 1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