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的多种生产工艺 在水处理领域中,絮凝法净化水是最古老的固液分离方法之一,由于其适用性广、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等特点,絮凝法目前仍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优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它首先在日本研制成功并与 20 世纪 60年代投入工业化生产,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市场销量最大的絮凝剂。PAC 使用时具有絮体形成快、沉淀性能好,水中碱度消耗少,特别是对水温、pH 值、浊度和有机物含量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我国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已对聚合氯化铝进行了研发,近年来随着实验室研究的深入,工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从 PAC 生产的不同原料的角度.对目前我国聚合氯化铝的生产技术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1、聚合氯化铝的制备技术 1.1 以铝屑、铝灰及铝渣为原料 1.1.1 酸溶一步法 将盐酸、水按一定比例投加于一定量铝灰中,在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并经过若干小时熟化后.放出上层液体即得聚合氯化铝液体产品。铝反应为 放热反应,如果控制好反应条件如盐酸浓度和量, 水量及投加速度和顺序,就可以充分利用铝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反应降低对外加热量的依赖度,甚至不需外加热源而通过自热进行反应,控制其盐基度至合格。该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投资设备少,工艺 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产品盐基度和氧化铝含量较高,因而该法在国内被普遍采用。但此工艺对设 备腐蚀较严重,生产出的产品杂质较多,特别是重金属含量容易超标,产品质量不稳定。阮复昌等利用电解铝粉、分析纯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 出了超纯的聚合氯化铝,据称可用于实验室制备聚 合氯化铝标准溶液。 1.1.2 碱溶法 先将铝灰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铝酸钠溶液,再用盐酸调 p H 值,制得聚合氯化铝溶液。这种方法的制得的产品外观较好,水不溶物较少,但氯化钠含量高,原材料消耗高,溶液氧化铝含量低,工业化生产成本较大。 1.1.3 中和法该法 是先用盐酸和氢氧化钠与铝灰反应.分别制得氯化铝和铝酸钠,再把两种溶液混合中和.即制得聚合氯化铝液体。用此方法生产出的产品不溶物杂质较少,但成本较高。刘春涛等l2 先用盐酸与铝箔反应,再把得到的氯化铝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氨水调节 p H 值至6~6.5.得到氢氧化铝后.再把另一部分氯化铝加入到氢氧化铝中使其反应.得到聚合氯化铝液体产品,干燥后得到固体产品,据称产品的铝含量和盐基度等指标都很高。 1.1.4 原电池法 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