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05-04 发表评论 分享 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韦明明 朱峰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迄今尚无彻底治愈方法。肠内营养(enteral nu trition, EN)在CD 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改善CD 患者营养状态,而且对CD 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有重要作用。 1 C D 的发病与营养风险 CD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自然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病变可累及肠壁全层,肠黏膜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发热、体重下降,晚期出现溃疡穿孔、肠瘘形成及肠梗阻。 CD 营养不良表现突出,75%成人患者及90%儿童患者有体重下降,50%以上患者存在负氮平衡,50% 患者存在贫血,25%~50% 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40%儿童 CD 患者存在生长发育迟滞。印度的一项研究表明,活动期和缓解期 CD 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 82.8% 和 38.9%;国内调查发现,住院患者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5.4%,其中缓解期为48.7%,轻度活动期 85.7%,中度活动期 88.2%,重度活动期 100%,活动期 CD 患者较缓解期患者明显升高。 营养不良可以影响组织修复及细胞功能;导致 CD 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以及青春期延迟;使拟手术治疗的CD 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EN 是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EN 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下调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对CD 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有重要作用。EN 是儿童 CD 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成年 CD 尤其是对糖皮质激素不耐受或因其他原因无法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EN 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2 C D 营养不良的机制 CD 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1)食欲减退、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等因素导致食物摄入减少及饮食限制;(2)营养吸收不良:如肠道炎症,外科切除术以及瘘管形成导致吸收面积减少;(3)肠道营养丢失增加:如肠道黏膜损伤、出血;(4)发热和炎症状态所致机体代谢加速,营养需求增加;(5)药物: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分解代谢导致负氮平衡;某些药物如甲硝唑影响患者的食欲;柳氮磺胺吡啶抑制空肠叶酸结合酶,影响叶酸吸收。由于 CD 常累及小肠,出现营养不良的概率及严重程度远高于溃疡性结肠炎。 3 CD 患者营养风险评估 CD 患者营养风险评估采用 2002 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提出的营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