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自评报告撰写体例 附件 1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自评报告撰写体例 一、实验区基本情况 包括实验区的设立时间,保护范围(核心区、重点区及辐射区),文化生态环境(对文化形态的恰当定义),主要保护内容,总体规划中各阶段建设目标等。 二、建设措施与成效 (一)总体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总体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生态保护等专门规划衔接情况。 (二)承担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的机构履职情况。包括政策配套和制度建设、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建设等情况。 (三)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保护工作,重点区域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设施建设,宣传、展示、展演和传播活动等情况。 (四)建设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五)逐项对比列明总体规划落实情况。 (六)其他情况。 三、创新性与可推广经验 (一)实验区建设的创新性(包括结合重大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衔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进展等)。 (二)建设中的典型经验。 四、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 (二)整改措施。 五、自评估结论 对比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后,得出自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