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孙双金老师《开天辟地》后的所思与有感 女娲补天,可敬她那刚柔并济的精神;大禹治水,可爱他那无私奉献的芬芳;夸父逐日,可佩他那坚持不懈的追逐;精卫填海,可赞她那永不言弃的坚持;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而神话故事也不胜枚举,在每一篇神话故事里都饱含着中国古人难能可贵永垂不朽的脊梁和精髓。但孙双金老师主讲的《开天辟地》中对古人的精神并没有太多的笔墨,他甚至带领学生们质疑神话甚至制造神话。“虫子是人的祖先?女娲造人虫子成人,你更赞同哪一个?外国人的神话里是如何制造人的?你喜爱外国的造人神话还是中国的造人神话?神话里的板斧和凿子是从哪儿来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学生和孙老师共同探讨和提出的问题。在这节课里,有对古代神话的质疑,有对造人说的创新,有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我仿佛伴着思维的火花,在充满质疑与想象的神话课堂里走了一回,令我回味无穷,更令我深思。 一、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在《开天辟地》这节课中,孙老师不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当讲到第二自然段时,他引导学生说:“一般的人找一个问题,聪慧的人找两个问题,天才找三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通过阅读和思考,学会提出疑问,并且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旁边画问号,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在孙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提出了引人深思的三个问题:“为什么盘古醒来后使用板斧和凿子开天辟地,这些工具是从哪儿来的?当时宇宙没有太阳和月亮,微光是从哪里来的?当时宇宙混沌一团充满了水汽,怎么会有巨石?巨石是从哪儿来的?”接下来就开始了头脑风暴,学生打开自己的想象之门开始制造神话故事,这也在启示学生:学习语文就要有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想法,不能一味地信书,书里也不一定全是正确,要心存质疑之精神。 二、想象比墨守更轻松 从某种程度上说,想象是对大脑的一次放飞自我。当我们打开想象的大门,我们会完全放松自己,徜徉在想象的世界中,享受自由的力量。孙老师的这一课教学多次给予学生想象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活动。 首先是想象宇宙“混沌一片”时的情形,除了古人的“浑沌如鸡子”的比方,你还可以比作什么?这是向“古人”挑战。事实上,学生想到了不少,但都不如“鸡蛋”来得准确与稳妥。因此,这里的想象练习除了让学生体味了文本语言的精妙,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去进入“混沌一片”的世界。这是盘古身处的世界。体验“混沌一片”,其实有利于思考盘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