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最新 5 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日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明确:字音法律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 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 为: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品析语句,合作沟通 1.同桌沟通,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方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3.小组讨论,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论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逐层展开? 明确:①比方论证。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方,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假如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在两件事不能同时并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② 正反对比论证。 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