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一、中医妇科学沿革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 ,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二、女性生殖系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2、‘宫颈'别称--‘子门'。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三、女性生殖生理1、WHO 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 10-19 岁.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 周内);儿童期(12 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 岁以上)。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 岁);绝经后期。5、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月经初潮—-13-15岁.月经周期——28—30 天。经期(又称为行经期)——3-7 天。月经量—-50—80ml。6、正常月经质色描述:色红略暗,质地正常,不凝聚,无血块,无异味。7、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后,停经一年以上。8、并月——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两月一次。9、居经——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三月一次。又称为‘季经’。10、避年——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一年一次。11、暗经——身体正常无病,可以受孕,月经终生不至.12、激经——受孕早期,少量经血,无损胎儿者。又称为‘盛胎’‘垢胎'.13、与月经生理有关的基本要素——脏腑功能;气血盛衰;天癸充盛;经络通畅。14、掌握月经与五脏的关系;月经与天癸的关系;月经与气血的关系;月经与经络的关系;月经与胞宫的关系。15、一源三歧—-指冲脉、任脉、督脉均起于胞宫.16、与月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