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教学总结劳技课,旨在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育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制造能力的新人。本学期我们依据课程目标和我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了本学期的劳技计划,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有如下的收获:1、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学科创新教学 课堂上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教材、老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乏教学创新能力的培育过程的方式。让学生自觉探究、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实际,加强老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2、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怀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在活动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育、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和培育学生的制造性思维。让学生自己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老师固定一个模式。在学生的想象设计中,老师要注意鼓舞每个学生自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自然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有信心再去追求十次百次的成功,学生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育和提高.学生做好后,我们又布置了展示台,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组织观看评议、评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们提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加学习,也即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把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学生,或者要他根据老师的规定来按部就班,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加的积极性和发现、进展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何从培育?当然,留给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由,老师在努力为学生制造”自由"的同时,应正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法律规范”。4、及时多元的进展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动力 教育心理学讨论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舞,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育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舞为主。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但也有一些学生,怕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同学笑话。不敢大胆、放手去表现,此时老师应善于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