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工作制度(老师篇)为深化贯彻《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意见,为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管理成效,全面提升教研组建设,加快促进老师专业成长进展,着力提高老师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联系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教研工作制度》,现把具体要求阐述如下:一、学校1.保障老师参加教研组活动时间,确保每 2 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一小时左右。2。加强对教研组(下可设有备课组)的管理与指导。校领导分工负责联系学科教研组,参加教研组计划拟定,指导学科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教学调研活动,关注常态课堂的教学质量。3.建立教研组长例会制,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教研组长会议;以学年为周期对各教研组实施考核,并以精神与物质的形式对获得优秀的教研组和教研组长进行奖励。 4。有老师专业成长规划,确保合理的教研活动经费和老师外出学习经费投入,为老师多制造“请进来走出去”、“与专家面对面”等活动机会。5。以学年为周期,通过日常的观察、调查、调研等途径,做好学年教科研总结改进工作。 二、教研组1。开学两周内订好本教研组学年、学期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安排具体,活动时间、工作措施落实,平常资料积累齐全,期末有书面总结.2。教研组将活动的重点放在老师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上。活动要重视引导老师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法律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教研的内容可以是解读课标和教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学业辅导、过程性评价、考试命题讨论等。3.教研活动组织形式要简化、过程要务实。以集体备课(建立在老师独立备课基础之上)、听课评课、教学竞赛、教学调研、专题探讨为主,可以开展课题讨论、作业与命题讨论、学困生的诊断与指导等适合本校实际、贴近老师的教研活动。 4.教研活动课题化,每学年至少建有一个校级以上课题,组织组内老师讨论;教研活动系列化,围绕主题,体现选课、集体备课、上课、研讨、反思、再上课等工作流程。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 2 堂公开课和 4 份集体备课的优质教案,每位成员评议意见均要存档;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听取组内每位成员课 1 节以上。5.教研组有 1—2 个兴趣小组,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每次活动有书面记载;常常性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学生积极性高,参加面广,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三、老师1.主动参加教研组工作计划制订,仔细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必须仔细完成教研组交办的各项任务。遇重要事情冲突,必须先向教研组长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