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活动制度一、教研组活动理念: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进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老师作为讨论的主体,讨论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二、 教研组活动任务: 学习课标,讨论教材、教法、学生、学法,深化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究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本组老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三 、教研组活动实行形式: 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讨论、实践探究、区域沟通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倡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四、 教研活动要求: 1。各教研组、备课组应在开学初拟订新学期教学计划. 2。教研组、备课组按时根据“校本教研活动一览表”的安排进行教研活动,做到“四有”: *有教研组活动计划; *有组长负责开展集体备课; *有主备人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对有关内容进行主讲; *全体组员积极参加研讨并有具体的活动记载。 3.教研活动按规定组织“单元一评”和“一课多议”、“作业设计"。 “单元一评”即主讲人超前简要分析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需突破的教学重难点及实行的教学策略,其他成员评议,达成共识。 “一课多议”即主讲人以单元中的一课为例,具体分析该课需突破的教学重难点、实行的教学策略、设计意图,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其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研讨。 “作业设计",主讲人出示本单元,每课的作业设计,组员浏览后对其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研讨,优化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设计意图明确,表述准确,形式灵活,注重能力训练,面对全体学生,并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 4.备课组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组内互听课",做到课前共同讨论,看教案、听试教,课后集中评议。 5. 备课组长能定期组织组内“教学六仔细”检查(每月至少一次). 6。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备课组氛围,有效开展老师间的沟通与合作讨论。 7. 备课组成员加强自我讨论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讨论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 8。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 9。 备课组踊跃承担校级研讨、观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