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与效果讨论课 题 实 验 方 案平阴县教研室 孙海燕 陈桂玲一、课题的提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中小学出现两种偏差,小学很多语文课重在内容解读,课堂教学因为理解内容而开始,也因为理解内容而结束;很多中学语文课堂上,则对内容的处理类似蜻蜓点水,然后用足够的时间充分地去体会文章框架结构、表达方式、写作的特点、个人或篇目的写作风格等.对文本的这两种处理都有失偏颇,其实任何文本都是以一个最佳的表达形式呈现在每位读者面前的,文本是不可能离开形式而存在的。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的双重获得,即“文”“意”兼得。济南市教研室江洪春老师多次强调这一理念.但是,作为一线老师,怎样将两者有机结合,怎样设计阅读教学,困惑于操作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尽管江老师总结一些成功课堂,提供了几种方法,但还远远不够用,而且有的老师运用后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想在不同年级推动课题讨论,在教学策略和效果上进一步讨论、提炼、总结,为广阔一线老师提供更多更佳的选择,同时,也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江洪春老师指出:文意兼得在阅读教学中是一个难题。一是难在老师要深化钻研教材,在感悟其内容、内涵,体会情感的同时,还要领悟其表达上的特点、作用、效果。二是难在文和意的有机统一。既要感悟课文的内容、内涵,体会其情感,又要领悟语言、结构表达上的特点、作用、效果.三是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自悟自得上。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到教材中那些“文意兼得"的地方.也就是策略问题.这是我们提出该课题讨论的主要原因。1.“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和效果讨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是落实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有益尝试.老师怎样用好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展,怎样引导学生在“双基”的猎取中实现制造性的学习,从而为学科能力的终身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本课题讨论的宗旨.此外,“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十分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认为学生通过实现自我的过程是个体体验的累积过程,因而它十分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而课题中“教学效果的讨论"正是考量学生“有价值的学习经验”有效性的讨论,也是当前所追求的高效课堂的一个有益尝试.2。“文意兼得阅读教学策略和效果讨论”,能很好地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首当其冲。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独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