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描述统计:表格与图形方法第一节 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审核1、准确性审核:审核的对象就登记性误差(非抽样误差)实行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方法·逻辑检查:主要看调查数据的内容是否合理,项目之间是否有矛盾的地方,以及与有关数据进行对比,或者检查数据的平衡关系,以暴露逻辑上的矛盾·计算检查:主要是从数字上检查,如各分项之和是否等于总计,计量单位是否合适,计算方法上是否合理等等2、全面性审核:核对应调查的单位是否有遗漏,应调查的内容是否齐全3、及时性审核:即是否按规定的时间猎取数据资料二、数据筛选1、当数据中的错误不能予以纠正,或者有些数据不符合调查的要求而又无法弥补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2、数据筛选的内容(1)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明显错误的数据予以剔除(2)将符合某种特定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而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予以剔除3、数据筛选可借助计算机完成三、数据排序1、按一定顺序将数据排列,以发现一些明显的特征或趋势,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2、排序有助于对数据检查纠错,以及为重新归类或分组等提供依据3、在某些场合,排序本身就是分析的目的之一4、排序可借助于计算机完成第二节 定性数据的图表分析一、频数分布:将统计数据分组后,各组数据出现的次数被称为频数(次数)。把各个组以及相应的频数依一定的次序全部列出来,就形成了频数分布(次数分布)1、频率: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定性数据本身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分类,在列出所分的类别的同时,再列出对应的频数或频率,就形成了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2、顺序数据的整理(可计算的统计量)(1)累积频数:各类别频数的逐级累加.包括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两类。(2)累积频率:各类别频率(百分比)的逐级累加.包括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两类.&&补充:1〉向上累计:从变量值低的组开始,将各组次数(频率)逐次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说明某一组上限以下各组的累计次数(频率).2〉向下累计:从变量值高的组开始,将各组次数(频率)逐次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说明某一组下限以上各组的累计次数(频率)。3、比例:也称构成比,它是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类别的频数与全部频数之比,通常用于反映样本(或总体)的构成或结构.(1)将比例乘以 100 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用%表示。(2)由比例和百分比我们可以编制相对频数分布表和百分数频数分布表。 二、定性数据的图形表示·比较适用于定性数据的图形主要有:条形图、饼图、环形图等.1、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