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准确率的培育【内容摘要】学生计算能力薄弱,是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表现在:习惯不好,粗心大意;口算能力弱;算理模糊;态度不端正。针对这种现状,可以从培育兴趣,提升计算欲望;训练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强化计算方法;培育计算习惯,入手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关键词】计算 准确率 兴趣 习惯 【正文】一、问题。一节解比例的练习课上,我共出了 6 道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经过批改,结果让人大跌眼镜,58 个人中,全对的只有 16 人,其他 42 人全部出错,而且这些出错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学困生只有 5 人。事后我与同课头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深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在参加镇教研室组织的教材研讨会上,与会的许多老师都谈到类似的问题。由此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不仅仅是我所遇到的困难,或许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二、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的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提出来,不难看出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地重要性。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学生的重要,它既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展。那么,为什么计算时出现错误会“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呢?学生计算能力差的表现和原因又是什么呢? 三、查因. 经过为期 2 周的校内调查和分析,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我和同事一起总结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 (1)题目抄错。例如将“÷”看成“+”;将“0.93”抄成“0。98”;将“645"误写成“654”等。 (2)答案抄错。最典型的是在演草纸上算对了,抄写到作业上却错误,例如把“0.785"抄写成了“0。875"等;再如题目要求验算,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 (3)书写不法律规范.有的学生书写潦草,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如“ 5”看成“8”,“11。386”写成“11。388”等.(4)运算出错。如算式要求 5+2,可是在计算的时候,算的却是 5—2;题目要求算除法,看计算结果,却算成了乘法等。(5)不遵守基本计算规则。表现明显的是填空题的计算结果,分数都要写成最简分数,却不约分直接填上;两个数的比要写成最简比,不化简就写上;某些计算体积表面积周长的题目,题目本身没带单位名称,学生只填写了计算结果,自己也不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