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虚无飘渺的美国梦——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

虚无飘渺的美国梦——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_第1页
1/6
虚无飘渺的美国梦——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_第2页
2/6
虚无飘渺的美国梦——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_第3页
3/6
虚无飘渺的美国梦——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1.引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二十年代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Scott Fitzgerald,1896-1940)的杰作,它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这篇小说从内容来说不过讲述了一个“负心女子痴心汉”的故事,但是它给读者造成的感染力决不止爱情的失落。从小说的字里行间中,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距离感”,那就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海市蜃楼,美国梦仅仅是个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本文依据文体学的有关理论,从小说的语言特征出发,试图发掘《了不起的盖茨比》怎样达到这种优美而悲伤的文体效果。2.功能语言学在小说中的应用利奇(Leech, Geoffrey)和肖特(Short, Michael)在他们的著作《小说的文体》(Style in Fiction, 1981:174)中根据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从三方面对小说文体进行分析:描写角度(point of view),叙述顺序(fictional sequencing)和描写焦点(descriptive focus)。这三方面分别与韩礼德所提出的语言的三个“元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和概念功能相对应。描写角度是指一篇文学作品中叙述者对叙述事件的态度或意见。作者可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进行叙述,也可从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角度入手,或者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作者创造了一个名叫尼克·卡罗威(Nick Carraway)的人物,把他作为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他又参与和目睹了故事的发生、过程和结束。这一双重的描写角度拉大了读者与盖茨比这个故事的距离,无形中给整篇小说造成了一种深沉幽怨的氛围。以下两段分别取自不同的描写角度:(1) When I came back from the East last autumn I felt that I wanted the world to be in uniform and at a sort of moral attention forever; I wanted no more riotous excursions with privileged glimpses into the human heart. Only Gatsby, the man who gives his name to this book, was exempt from my reaction—Gatsby, who represented every thing for which I have an unaffected scorn. If personality is an unbroken series of successful gestures, then there was something gorgeous about him, some heightened sensitivity to the promises of life, a...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虚无飘渺的美国梦——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