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对策。 方法:选取 2014 年 12 月至2015 年 12 月来我院进行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 58 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丹参注射液以及血府逐瘀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对策在进行完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就是深静脉血栓。近年来,下肢骨折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对于患者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恢复患者健康[1]。本文选取 2014 年 12 月至 2015年 12 月来我院进行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 58 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丹参注射液以及血府逐瘀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更高,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4 年 12 月至 2015 年 12 月来我院进行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58 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29 例患者中,男性 15例,女性 14 例,年龄 32-74 岁,平均年龄(51.2±1.8)岁。其中 13 例为股骨颈骨折,5例为转子间骨折,4 例为股骨干骨折,5 例为胫腓骨骨折,2 例踝部骨折。实验组 29 例患者中,男性 14 例,女性 15 例,年龄 33-75 岁,平均年龄(50.6±1.7)岁。其中 10 例为股骨颈骨折,6 例为股骨干骨折,4 例为转子间骨折,胫腓骨骨折 5 例,踝部骨折 4 例。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 方法手术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依据患者的实际体重行低分子量肝素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患者体重<50kg 的时候,药物剂量为0.3ml;患者体重为 50-80kg 的时候,药物剂量为 0.4ml;患者体重≥8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