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式课堂管理的价值取向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共同体》一书中提出了两种社会控制模式———“全景监狱”和“蜂群”。在现有的课堂管理模式中,相当一部分老师习惯于“全景监狱”式管理:学生是被管理者,被彼此隔绝地“关押”在独立的“铁笼”中,每个举动都被密切监视;老师是管理者,密切监视着学生,防止他们挑战老师权威,并随时准备实施惩处。“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让班级呈现出整齐划一、高效推动的形态,其即时惩处的要求也符合行为主义教学取向,因而运用广泛、影响深远。而蜂群则不需要人的刻意监督,会自然地向蜜源飞去。虽然每一只蜜蜂都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飞行方式,而且一群蜜蜂凑在一起也许给人一种乱哄哄的印象,但实际上,整个蜂群都在向共同的方向飞去,在尊重个体独特性的同时,实现了整体的和谐。“蜂群”式课堂管理即把每一个学生视为独立的“蜜蜂”个体,把整个班级视为“蜂群”;老师不再充当“看守人”,而是发挥“养蜂人”的作用,设置好“蜜源”,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实现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能够高效达成教育者的预设目标,但也日益呈现出弊端。改变“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方式,实施更适合当下教育实际情况的“蜂群”式课堂管理,有其必要性。 1.老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要求必须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 “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建立在老师具有无限权威的基础之上,假如老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那么,实施“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师的权力和权威一方面源于老师的职业;另一方面,在与学生的交往与互动中,老师可通过自身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示,使学生形成“向师性”。随着时代的进展,学生猎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拓宽,老师在知识上的压倒性优势不复存在。而且,随着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化人心,学生越发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价值。这导致老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使得学生不再像从前一样盲目服从老师,从而让实施“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变得困难重重。而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方式时,老师不再是一个看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引导者不需要紧握权威、强制学生向目标前进,而是需要在实现目标的路途上设置一个个辅助措施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接近目标。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能够降低老师对权威的依赖,使得在当下这个老师权威地位受到冲击的时代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成为可能。 2.“蜂群”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