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材章节:中职语文教科书第五单元授课老师:周士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⑴熟知作者与其影响。⑵ 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根本方法和要领。能力目标: 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决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与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流程: 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 学 过 程:一、师生问好,考勤二、导入: 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风光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欢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一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风光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渊明〕,诗人寄予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宽阔人民的愿望。那么今日,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 三、简介 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酷热之中,渊明对现实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 41 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还有一个称号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