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欣赏课):宓伟单位:迁安市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欣赏课)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歌曲《伏尔加船夫曲》。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多由男低音演唱。歌曲的多种音乐表现要素(如: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歌曲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哎呦呵”贯穿全曲,深刻提示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主题。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以坚定不拔的精神,决心担负起历史给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学生分析:通过前几单元对视唱、唱歌、律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的生活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究制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欧洲民歌感兴趣,并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积极感受体验乐曲的艺术容、民族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和《我的太阳》,能感受、辨别男低音与男高音的人声类别。通过多次倾听《伏尔加船夫曲》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歌曲的力度变化、劳动号子的动机。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力度变化。掌握力度符号并体会各种力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思想。教学教法:欣赏、探究、引导、体验。教学过程:课前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为背景音乐,同时展示欧洲风情的图片。一、课程导入1、播放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片段)》,思考:他的声音有什么特点?(高亢、嘹亮……)2、播放俄罗斯民歌《三套车(片段)》并思考:这首歌的歌声又有什么特点?(低沉、灰暗……)体会男高音与男低音的区别,让学生从感观上有个初步感受。二、新课教学1、出示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倾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思考:演唱者的声音与我们刚才听到的哪首歌的声音类似?(《三套车》)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师总结)由油画加深学生对纤夫生活的理解,并感受男低音表现这种痛苦生活的表现力。2、再次倾听并思考:歌曲的力度是怎样变化的?(由弱变强,再变弱)歌曲的力度变化在下面这个图形谱上很形象的表现出来,老师唱。这样的由弱变强,又由强变弱的力度变化仿佛让我们看到:纤夫们拖着沉重的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从远方走来,后又远去直到看不到。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