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报告文学特点 上个世纪 80 年代,在改革与开放的大潮中,儿童报告文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长起来,并迅速得到读者的关注,因此,儿童报告文学虽然在儿童文学的队伍里很年轻,然而,它却以一种敢于直面现实的态度关注少年儿童的进展,赢得了宽阔小读者的热爱。然而,近几年来,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队伍日益减少,发表阵地逐渐萎缩,儿童报告文学的精品也越来越少,可见,儿童报告文学这只小小的队伍在人们的视野中有点备受冷落了。如今,重提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以期引起作家与同行的注意。说到儿童报告文学,首先要界定一下称谓即“儿童报告文学”问题。在儿童文学讨论界有些讨论人员把她称为儿童报告文学,有些称为少年报告文学,实际上,这只是根据年龄阶段侧重不同,在此,笔者沿用广义的儿童文学的概念,把所有少年儿童的读者范畴均纳入讨论范围,因此称之为儿童报告文学。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儿童报告文学?儿童报告文学就是用文学的笔法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对儿童有深刻影响的真人真事的作品。也就是说,它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动人的情节和细节的真实,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所作所为和儿童所关注、所向往的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儿童报告文学在文体特征上与一般报告文学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具有时效性、真实性与文学性,然而,由于儿童报告文学的表现主体和接受主体主要是少年儿童,所以,它还不同于一般的报告文学,这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一、热情关注并反映儿童生活的责任感 一般来说,报告文学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叙写,必须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的爱憎感情。因此,作家创作时,必须把自己置身于所写的人和事之中,表明态度,披露现实,揭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并为其奔走呼号。佘树森、陈旭光在《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进展史》中说:“一个作者在创作一篇报告文学时,他是出于一种强烈的参加意识呢,还是想着要制造出一件艺术品,传之不朽?我想,多数作者属于前者,否则,他何必来写报告文学呢?去写小说或传记文学不是更加从容吗?”[1]这就道出了报告文学创作与小说创作在情感、态度、投入以及价值取向的差异,报告文学创作要求作家必须具有强烈的参加意识和责任感。只有具备这种责任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报告文学。儿童报告文学作家更是如此。他们正是凭借对少年儿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热切地关注和反映儿童的生活的。当天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