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九九重阳节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社会领域教材《我们的节日》,具体内容为第九章“九九重阳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重阳节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重阳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重阳节的氛围。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起源、时间、风俗习惯,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2.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重阳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的讲解。重点: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品质,让学生学会关爱长辈。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重阳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节日,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九九重阳节。2.新课讲解(10分钟)(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时间、风俗习惯。(2)讲解重阳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相关知识。3.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我为长辈送祝福”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敬意。(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为长辈做的事情,提高学生的尊老敬老意识。4.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画出重阳节的风俗习惯。(2)让学生用彩笔、画纸等学具制作重阳节贺卡,送给长辈。(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为长辈做一件事情,将关爱长辈的行动落到实处。六、板书设计1.板书九九重阳节2.板书内容:(1)重阳节的由来、时间、风俗习惯。(2)重阳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3)尊老敬老,关爱长辈。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为长辈做一件事情。2.作业要求:学生需在课后完成,并将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重阳节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尊老敬老品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为长辈做事的完成情况,将关爱长辈的行动落到实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尊老敬老品质的要求。2.教学难点与重点中关于重阳节由来和风俗习惯的讲解。3.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4.作业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课后反馈。一、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尊老敬老品质的要求1.结合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长辈的重要性。2.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尊老敬老的行动。3.设计相关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尊老敬老的认识,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教学难点与重点中关于重阳节由来和风俗习惯的讲解1.由来讲解:详细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包括历史背景、民间传说等,使学生全面了解重阳节的来历。2.风俗习惯讲解:详细讲解重阳节的主要风俗习惯,如登高、赏菊、佩茱萸等,并分析这些习俗背后的寓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1.实践情景引入:设计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如“我为长辈送祝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尊老敬老的情感。2.随堂练习设计:(1)画重阳节风俗习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重阳节的风俗场景。(2)制作重阳节贺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贺卡,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四、作业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课后反馈1.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在课后为长辈做一件事情,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尊老敬老意识。2.课后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将关爱长辈的行动坚持下去。本节课重点关注尊老敬老品质的培养、重阳节由来和风俗习惯的讲解、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以及作业的实际操作和课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将尊老敬老的品质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落实,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道德素养。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讲解重阳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语言要生动有趣,语调要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