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讨论论文 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二十年四个时期,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大学德育讨论的丰硕成果。这些主要成果包括:关于大学德育对象的讨论;关于大学德育的功能及社会价值讨论;关于大学德育的实践过程讨论;关于大学德育学科建设的讨论等。这些讨论推动了大学德育工作的加强和德育学科建设。文章最后对面对 21 世纪的大学德育讨论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建国 50 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学德育工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广阔德育工作者对大学德育工作展开了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得以确认。围绕大学德育、德育工作者开展了深化、系统的讨论,探究其内在规律,从而加强了德育工作,加速了德育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改革,推动了德育学科建设。 一、建国五十年来,大学德育讨论的基本情况 (一)建国初期的大学德育讨论 从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7 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顺利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这一时期,大学教育面临改造旧教育、制造新教育的双重任务。这一时期大学德育讨论的特点是:党和政府有组织地进行讨论探究;大学德育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一阶段,大学德育讨论和德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总结、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大学德育的任务、内容。这具体表现在: 确立大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建国初期大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彻底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 清除国民党反动的政治教育,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根据政务院的有关规定,决定在大学取消“国民党党义”和“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门马列主义公共必修课。 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政治运动,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组织高校师生员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结合这些政治运动,在高校师生中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思想改造运动。这一运动由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在北大师生中首先发起,教育部决定先在京、津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 根据“三好”的要求开展大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