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

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_第1页
1/11
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_第2页
2/11
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_第3页
3/11
论当代青年就业观与择业观专业班级:奥鹏石油大学 1403学号:931370:王振海摘要: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对于即将迈入大学校园和可能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青年人而言,都是充满压力和挑战的关键时期。无论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学习然后开创自己的事业还是从此走向工作岗位,对每一位年青人都是人生的一次蜕变。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青年人有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增长。至此青年人就业就成为了一个社会课题和焦点。暗藏其后的是关系社会、牵连家庭, 和个人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就形成了当今社会的主要的就业形势,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在社会这个大家族中找到适合自己又与经济社会进展相适应的位置,实现己的人生价值成了每位当代青年人绕不开的选择题。关键词:当代青年 就业形势 人生观 择业观 就业观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人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今日,很多人认为青年人的择业观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那么,大学生的择业观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不同年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假如说大学生的择业观有偏差的话,又该怎样调整这种偏差?一、调查过程与结果一、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一)时代性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进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进展时期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阶段目标,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就有不同的择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毕业时必须服从国家分配。他们在就业时最看重的是“社会地位”,追求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20 世纪 80 年代的大学生择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酬劳。到了 80 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标准。90 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90 年代中期以后,曾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位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择业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找寻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二)主体性从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择业群体有自己鲜亮的特征。有学者讨论认为:大学生具有“五高峰、四最、三敢、两缺乏、一中心”的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非凡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当代青年择业观与就业观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