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论文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十分繁琐的工作,要求管理者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数据处理能力。日常的学籍管理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籍资格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学籍管理主要内容为:新生入学资格的审查及学籍注册;在校生的学年注册;学籍异动处理(休学、复学、保留学籍、转专业、转学、留级、开除学籍、退学等);学籍信息更改;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与网上校对;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及学历注册;毕业证的制作、发放;专接本工作的组织;学院有关在籍学生等一系列的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学院的一些大型考试组织(AB 级考试、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毕业后的学历信息处理(如毕业证明书的补办等)。 二、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与时俱进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来,在进展初期一般都制定了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还不完善,甚至有些是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没有因地制宜、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制度。且随着时代的进展,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素养的多元化,早期的学籍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不能满足现在学生个性化进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素养层次多元化的要求。 2.校园信息化建设落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学籍信息无法共享当今社会,网络进展很快,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学校资金配置,学院进展规模等,导致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滞后。学籍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使学籍信息变更及时、准确,以便在学校各部门之间共享,如招生就业处、教学系部、财务处、学生工作部、组织人事部等。由于校园信息化落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学籍信息无法共享,未能形成准确完善的学籍管理体系,各部门需要的数据、表格都需要教务处提供,增加了教务处学籍管理的工作量,耗费了教务处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率。 3.学籍管理理念、手段落后在很多高职院校进展初期,由于规模较小,教务处承担着学籍管理的工作。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增多,就业形势不断严峻,学生的学籍信息异动频繁,学籍信息的审核、成绩的考核、管理、数据的整理、统计等繁杂的工作,消耗着学籍部门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在加以学籍管理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过程、学籍管理人员紧张,导致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和遗漏,造成重复性返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