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 一、核心概念界定:合法性———组织合法性理论的视角 (一)合法性内涵 从社会学立场出发对合法性讨论的代表人物首推马克斯•韦伯和哈贝马斯。他们关于合法性的讨论是将合法性和社会权威、政治制度结合,不局限在合乎法律法规的合法性认识上,是在宏观的视角讨论政治主体在行使政治权力时所需要服从的法律规范或需要获得的认可。[1]从微观的组织角度对合法性的讨论,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帕森斯(Parsons),他认为合法性是指在特定的信念、法律规范和价值观等社会化建构的系统内部,对行动是否合乎期望的恰当的一般认识和假定。后来这一概念又成为组织社会学新制度学派讨论组织趋同的逻辑起点。而后因为合法性关注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又引起战略管理学派讨论者的关注,他们将合法性视为组织必须获得的资源而引入到组织战略管理中去。制度视角的合法性概念强调的是制度环境对组织的要求,尤其是共享的文化———认知环境,是由外往里看;而战略视角的合法性概念强调的是组织在制度环境中为获得合法性而实行的策略应对,是由里往外看。从现实来看,组织在环境中的反映是主动和被动的结合,既要考虑制度环境的制约作用,也要考虑组织的能动作用,因为环境对组织的制约作用也是通过组织能动的感知和行为反应来应对的。此外,目前组织理论关于合法性的讨论,从讨论的层次或者群体来源差异上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内部合法性和外部合法性[2]。内部合法性就是组织权威机构和领导者的管理获得内部的组织成员的承认、支持和服从的状态;外部合法性是组织权威机构和领导者的管理获得组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承认、支持和服从的状态。在组织的结构和行动与内外部已有的制度环境保持一致和协调的情况下,组织才会被认为是合法的,才能长久存在。 (二)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内涵 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是指相关群体感受到的制度与相关法律政策、价值性法律规范和认知性法律规范相一致,从而产生对制度的认同、支持和服从的状态。根据相关群体来源的层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分为外在合法性和内在合法性。外在合法性,即学校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或者权威机构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一致性的承认、支持,这种认同对组织猎取进展的外部空间起到了制约作用;内在合法性,即学校内部成员对教学管理制度的承认、支持和服从,这种认同对制度的执行效果起到根本的制约作用。从本质上说,教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