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两宽 各自安好 对于那些分了手之后要死要活的人其实并不是很理解,分手代表了什么,不爱了,不适合在一起了,当初假如双方都是真心的想在一起,那现在哪怕分开,都只会希望对方过的更好。接下来请随我一起看一篇文章。 “一别两宽 各生高兴” 出自敦煌莫高窟的文物“放妻协议”。其上所书:“凡为夫妇只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高兴。” 古今中外,有情人总是盼着终成眷属的。无论多么传奇浪漫的爱情,不最后落到实处,就不算得到善终。而这实处,就是婚姻。 正常情况下,没有人在结婚的时候,是奔着日后婚姻不幸福,最终离婚惨淡收场去的。每一对步入婚姻的情侣都怀着对未来几十年的期待和向往,规划着两个人共同的人生,都以为自己的爱情情比金坚,婚姻幸福美满。 然而,现实远比愿望来得骨感,甚至残忍。 我曾经无论如何想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会有分歧,争吵,争吵,最终两相生厌,成为怨侣?在我的逻辑里,既然大家都是通情达理的人,那么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坐下来好好讨论,最终达成一致。 后来,我意识到,我逻辑上的漏洞简直是千疮百孔。 所谓通情达理,通的是谁的情,达的是谁的理? 必须承认的是,再怎么思想契合,心意相通的伴侣,都还是两个不同的人。实际上,就算是自己,也会常常有左思右想,思想斗争的时候,更何况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尽管因为爱情,伴侣们会乐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为其着想,乐于迁就对方,容忍对方,但那毕竟有时间和程度的限制。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迁就和容忍绝不可能是长期的单方面存在的。 所以,伴侣之间有分歧和争吵是必定的。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认为自己通情达理。 丈夫们的通情达理是, “我妈人很好,你跟她相处不会有问题。” “我妈把我养这么大,育儿方面有经验,你多听听听她的。” “我一天到晚这么累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少跟你那些闺蜜们聊天逛街,不学好,乱花钱。” 妻子们的通情达理是, “我把你妈当妈,可她没当我是女儿。” “你妈的育儿经验已经过时了,也不科学,怎么能听她的?” “你累,难道我不累吗?谁不是为了这个家?” “我的闺蜜们怎么了?你不还是有空就跟狐朋狗友胡吃海喝,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