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装饰视角下皮影造型艺术论文 一、引言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传入罗山,落地生根,到宋代繁荣,距今已有 460 年的历史。罗山皮影在当地俗称“皮摔”,其唱腔、道白接近湖广语系,被归为西淘气影。罗山皮影是中国皮影四大流派中河南皮影的代表,由于其地处鄂豫皖交界,在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浸染下形成豫风楚韵的独特魅力,曾经占据各类民间艺术的龙头地位。皮影有动为戏、静为画的特点,这些由皮影艺人亲手制作的影偶,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远销美国。1984 年罗山皮影艺人杨龙山绘制的影偶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受中外专家学者一致好评。1991 年后,罗山皮影艺人与台湾同行进行沟通,被誉为美妙的工艺品,之后大批量出口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20XX 年,罗山艺人李世宏创作的影偶参加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获得特别荣誉奖。同年,罗山皮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XX 年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科技的进展、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罗山皮影日渐退出历史舞台,面临生存危机如何才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使罗山皮影这朵艺术奇葩在现代绽放。本文将从现代装饰的视角全面解析罗山皮影造型艺术,并试图找出现代装饰对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继承与进展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装饰视角下的罗山皮影造型艺术 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由头茬和身段组成,通常一个身段可以搭配不同的头茬来实现人物角色的变化,特定人物的服装和头茬是固定的。艺人通常会在影人的两手和脖子处安装操纵杆,根据剧情的进展使影人做出动静举止、喜怒哀乐来完成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罗山皮影五官特征似豫南人,在造型方面,粗狂质朴、自然单纯色彩浓重,表现力较强,尤其重视面部的精雕细琢。罗山皮影整体造型相对河北皮影“土”味更浓,甚至略有笨拙的美感,装饰图案更有原始感和神奇感。从皮影整体外形上,轮廓清楚简练概括,线条紧凑生动有力、变化丰富、节奏明快、富于韵律;从轮廓内部上,以线描、雕刻、镂空彩绘为主,图案很紧凑,同时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一)多视角的二维平面性 皮影的制作材料和表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