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之前所写的思想汇报和日志,发现很有道理,小小的佩服自己。转而又很悲伤:里面写出了自己很多的毛病立下了很多决心,可是,我改了么?我做到了么?很遗憾,没有。“”——看 明朝的那些事儿 ,说到一位在明朝牛得不行的人王守正。可是就是这位牛人,在年轻的时候差点把他老爹给气死,因为他终日只想着做圣贤却不务实事,也不按着他老爹给他规划的人生道路前进,就由着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某一刻,他开始迷茫了,他对自己之前的做法感到困惑,对自己的人生信条感到怀疑。最后在当时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程颐先生的指导下他开始 格物致知 ,寻求自己需要的 理 ,于是也就出现了 守正格”——竹 的故事。经过很漫长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他悟出了一个终极真理知行合一!后来制“”“造了自己的 心学 一派,而其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了不得(欲知详情,请看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大家都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就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吧?每逢开学初期或者即将放假的时候,本人都是十分之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手脚好好“”打拼出一番 事业 ,然后,也就那么一小段时间,热情就冷却下来了,又懒散了颓废了堕“落了,再等到学期假期结束了,蓦然回首才发现 啊,我又浪费了一个学期(假期)……”“”“”我们 知道 应该惜时,然而,却没有付诸 行动 。“”其实从小时候开始, 知行合一 这种理论都是耳熟能详,英语里也有 it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的谚语,可是往往就是这些我们很熟悉的东西却仅仅处于 知道 的阶段而已,试问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这种境界呢?至少,我没有。以前背谚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能够在作文中加上这些谚语成语,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加有文采能够拿到更高的分数,而从未想过去深刻理解其中的涵义。也曾年轻气盛,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就是个不一般的人,只是冷眼旁观、嘲笑身边人的错误,想着ta 怎么那么笨呢?这种错都能犯?看电视电影也是:ta 怎么那么笨呢?这些大道理大人天天讲,书上到处写,ta 怎么还是不懂呢?到了自己长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受到的挫折增加了,突然很悲伤的发现其实自己也只不过是一般人,尽管读了很多书懂了很多道理,但还是常常犯着别人已经提醒再三的错误。我现在看书就是看的时候很多感慨,记在纸上提醒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怎么做不应该怎么怎么做,然后,那张纸就不知道被我夹到哪“”里去了。等到以后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