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是自古以来为人称道的一条原则。然而从历史经验和社会现实来看,这句话没有多少科学性,理应被否定。“”疑人不用 吗?未必!楚汉之争时,刘邦对韩信的忠贞是有一定疑心的,但他却能从大局出发,重用韩信,打了一系列胜仗;唐朝的魏征原是唐太宗政敌一边的人,但太宗却大胆“”启用。人所公认 贞观之治 不能没有李世民,也不能没有魏征;美国的基辛格起初也是尼克松的对立面,但尼克松就任总统后,捐弃前嫌任用基辛格为高级助手,取得了一系列外交上的成就;毛泽东同志深受王明路线的迫害,但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仍动员大家选举王明为中央委员,解放后还安排他负责立法工作。毛泽东同志的如下名言更为众人熟知:我们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疑人不用 的误区就在于其专制、偏狭。专制表现为:只要我怀疑你,就可以不用你,丝毫没有一点民主选举、罢免的气息。偏狭表现为:以己之腹,度别人之胸,丝毫没有一点江山社稷为重的大局意识。对于经由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人,或许你可能有疑虑,不放心,怎么办?正确的做法是建立完备的权力制约机制,使其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权力。“”“”用人不疑 吗?未必!当年的苏联人民对斯大林深信不疑,称他为 尊敬的父亲 ,将其“”——与 伟大的母亲共产党相提并论,但意想不到的是,斯大林却严重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 文化大革命 期间,我们对毛主席也深信不疑到 头可断,血可流,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不可丢 和 跟着毛主席,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的程度,但多数人没有去想一想:毛主席虽然是伟人但却不是完人!“”“”用人不疑 的误区就在于其形而上学,忽略了 人性无常 这一道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一件错事、坏事的人是少数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人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此时清醒,彼时则可能糊涂;此时为君子,彼时则可能为小人。据去年 10 月 3 日的《检察日报》报道,天津市静海县的姜某曾因见义勇为而获得政府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证书,然而在一天晚上酒后驾驶着没有牌照且大灯已坏的农用三轮车,撞了人。他听到叫喊停车的声音,他也曾想过停车救人,可转念一想,天这么黑,自己的车又无牌照,不会有人认出自己。于是怀着侥幸的心理,驾车加速逃离了现场。被其撞倒的被害人经他人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