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国演义》研究70年

《三国演义》研究70年_第1页
《三国演义》研究70年_第2页
《三国演义》研究70年_第3页
《三国演义》讨论 70 年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史籍、传说、平话、戏剧而“编次”的《三国演义》,在我国早已是家喻户晓,就连不识字的老大爷、老太太也没人不晓得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的名字,所以古人就说:“凡有饮水處,都有《三国》在。”读这本书的人很多,是由于它能给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以及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以不同的审美感受;讨论、讨论这本书的学者也很多,是因为它是一本永远都存在讨论课题的无尽宝库。读书者、讨论者的共同推动,形成了“《三国演义》热”。一、新中国成立以来 17 年间的《三国演义》讨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有学术讨论工作均未广泛开展;关于《三国演义》的讨论,从 1949 年到 1953 年,公开发表的文章仅有 1 篇。1953 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重新校订整理注释的《三国演义》,并在此后的同年 11 月又召集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三国演义》座谈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三国演义》的普及和讨论。从 1954 年到 1959 年,《三国演义》讨论一直稳步开展并逐渐走向深化。在这 6 年中,不仅公开发表的《三国演义》讨论文章达 69 篇,还出版有 3 部讨论专著和 1 部论文集。在 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 17 年,《三国演义》讨论的热点有二:一是《三国演义》的“人民性”问题;二是“为曹操翻案”的问题。当时的论著,几乎都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争鸣,作出了各自不同的界说。1959 年初,史学界、文学界突然掀起“为曹操翻案”之风,发起者是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毛泽东喜爱读史书,并常常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对中国历史的进展有极大的贡献,而书上、戏里却将他描绘为白脸奸臣,所以明确提出要为曹操翻案。[2]总能“得风气之先”的郭沫若闻风而动,很快就写出了历史剧《蔡文姬》及《替曹操翻案》等文章,对曹操的文治武功大力讴歌,引发了对曹操翻案的热烈争论。历史学家翦伯赞也发表了《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的论文。一时间,“为曹操翻案”的讨论形成文史学界的热潮。“翻案派”的主要观点是:《三国演义》为了宣传封建正统主义的历史观,肆意歪曲历史,贬斥曹操,因而违反了历史真实性。而以曾白融、李希凡、刘知渐、袁世硕、苏兴为代表的文史学家,纷纷撰文反驳。他们赞同为历史上的曹操翻案,但反对为《三国演义》的艺术形象曹操翻案,更不同意否定《三国演义》。客观而言,“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阳光书坊+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阳光书坊,传播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