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弃希望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国际心理学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个俄国人,他向我大力推举他所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 他讲了他所做过的一个试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舍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 8 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 5 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 24 分钟,3 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原来的体力来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信任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 当时,我心里想着那两只大白鼠,总觉得不是味道,就略带反感地对他说,有希望又怎么样,最后它们还不是死了。出乎我的意料,这时,他告诉我:不,它们没有死。在第24 分钟时,我看它们实在不行了,就把它们捞出来了。 我问:为什么要那么做 他说:因为有积极心态的大白鼠有价值,更值得活下去。我们人类应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内心的希望。 希望就是力量。在很多情形下,希望的力量可能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只有在有希望的背景下,知识才能被更好地利用。一个人,即使他一无所有,只要他有希望,他就可能拥有一切,而一个人即使拥有一切,却不拥有希望,那就可能丧失他已经拥有的一切。 :永不放弃 在当时,约翰的小说确实比较超前。故事发生在新奥尔良,主人公是一个穿越时空,从中世纪来到现代社会的人。读了他的小说,朋友们都说故事太虚幻了,难怪没人同意出版。但约翰的妈妈图尔太太却不同意,她坚信儿子的才华,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她总是这样说。 母亲帮约翰把小说稿寄给一家又一家出版社。然而 8 年过去了,书稿仍旧无人问津,约翰决定放弃努力。他母亲却没有放弃,她继续替儿子寄着书稿。一个偶然的机会,图尔太太听说路易斯安那大学成立了一个校内出版社,或许他们同意出一本关于新奥尔良的书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图尔太太把书稿寄给了大学出版社。结果,他们同意出版! 编辑给约翰的书取名《笨伯联盟》,第一版只印了不到 1000 本。出版社的最高期望是只要不赔钱就好。然而《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