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开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出现变化。无论对整个国家还是个体来说,教育地位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教育部对不同学科提出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就历史学科来说,要求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为着力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关键词:中学历史 核心素养 施教策略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个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培育成为政策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针对提高国民核心素养这一问题,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各个兴旺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一系列讨论,以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战。1997 年 12 月,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开展了名为“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根底”的专题讨论,确定了“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陌生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的活动”三个维度的根本素养。2024 年 12 月,欧盟通过了包括母语、外语、数学、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与艺术素养共八个领域的核心素养提案。2024 年 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的报告,提出了要重视社会情绪、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科学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20 世纪 80 年代,以培育根本和根本教学为重点的“双基教学法”盛行于全国。进入 21 世纪,中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2024 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该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24 年 11 月,在中共十八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方针。根据该方针,2024 年 4 月,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要求“讨论制定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完善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二、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2024 年,在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课程目标,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从 2024 年 9 月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正式更定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