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育中培育学生历史进步意识的讨论摘要:中学历史教育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中学历史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明的开展趋势,培育中学生的历史进步意识。中国古代史教学应该注意历史进程的“文明化过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应注重文明史观的引导。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育中,中学历史老师应该注重培育学生的历史进步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过来的历史。关键词:课程标准;进步意识;文明化过程;文明史观一、中国古代史教学应该注意历史进程的“文明化过程”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古代史板块再现了古代中国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历程,每一次社会转型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比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导致权力由某些家族垄断、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带来奴隶的悲惨境遇、封建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导致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等,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历史变革的进步意义。北大袁行霈等学者认为,国家的出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无论是在社会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的复杂化开展,还是社会生活分层化所引起的种种问题矛盾,都将导致一种具有权威的强制力量的出现,这便是在今日称之为国家机器的东西。对于这个国家的形成过程,我们也叫作社会的文明化过程。”因此,笔者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根据原始人采集狩猎为生,据此认为原始人“天天吃水果、天天吃肉”的想法是欠考虑的,外表上原始社会是一个共同劳动、毫无贫富贵贱之分的理想社会。但实际上,原始社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在生产得到开展进步的根底上,原始社会结束是历史开展的必定阶段,具有历史进步性。同样,其他社会转型也是生产力得到开展的必定产物,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从微观层面看,具体到某一种社会形态,甚至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朝代,都会有很多带有鲜亮时代特征的制度创新或是重大历史变革,中学历史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制度创新的历史进步性。诚然,很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最终都走向了衰亡,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制度在创设之初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比方说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等制度,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也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制度开始走向衰亡,预示着最终将会为一种新的更先进的制度所取代。另外,很多历史变革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时代的命运,如宋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