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_第1页
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_第2页
人不好无望但也不可乱希望关键词:陈映真;1960 年代;台湾;知识分子年轻的陈姓讲师在某大学教英国散文。在一个你我都知道的那种台北雨季的午后,他在眷属区的家门口拾起了一只鸟,一只“绿色的鸟,张着很长的羽翼。人拳大小的身体在急速地喘息着”(2:2)。这只迷航了的候鸟——常简称为“迷鸟”,吹皱了一池死水,打破了绵绵愁雨下人们相对无言的沉闷,成为了好几个老师与他们家里的热力话题,一时之间,活化了人际交往。虽说每个人被这位不期而至的娇客所拨动的心弦并不同,比如陈老师以鸟喜,赵公以己悲,但大约都是因这只神奇绿鸟的离散、失群、失路的命运而若有所感。赵公是陈老师的同事,一位年近六十的英国文学史老教授。而赵公的至交,动物学教授季公,因为他的病妻喜闻乐见这只绿鸟,于是他也以超乎专业本应有的兴趣,高度关切起这只鸟来。他查出了这只鸟的来历:“那是一种最近一个世纪来在寒冷的北国繁殖起来了的新禽,每年都要做几百万里的旅渡”,但是,“这种只产于北地冰寒的候鸟,是绝不惯于像此地这样的气候的,它之将萎枯以至于死,是定然罢”(2:17)。因为病榻上的季妻对这只鸟所表露的热情,陈老师在他那对鸟寡情的夫人的一石二鸟“建议”下,把已经安置在“北欧风”笼子里的鸟当人情送给了季公夫妇,而授受双方倒也因此萌发出一种相知相惜。小说所描述这只绿鸟到来与神奇消逝的这段期间,降临在这几个人家的希望、友情、康复、疯狂、死亡,以及无望。应该还不到三十岁的陈老师,就是这件离奇事件的叙述者。短短两三个月之间,他经历了季妻的死、赵公的死、自己妻子的死,以及他复发的“哀莫大于心死”。这只鸟,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赵公直接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无望,陈老师则先喜后悲,心随物转。因此,“绿鸟”所象征的,其实常是每个人自身状况的投射。在小说里,唯有季公没有以己悲或是以物喜地自我投射无望或希望,反倒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体现者,对他来说,这就是一只非时非地从而终将非命的迷鸟而已。季公怜这只鸟,在别人哀啊喜啊的时候,尽己地照顾着这只鸟,但他对这只鸟并不曾充填比这个爱物之情更高的“象征主义”期望,尽管季公的人生不比其他人顺遂。季公面对无望与希望,或简言之,对“未来”的态度,和其他二位大不同。赵公无望,陈公浪漫,季公清醒。一、死亡与无望的呼唤:赵公年轻的陈老师说他自己是“漂泊了半生的人”(2:6),这或许有一点资浅讲师故作老成的夸张,但赵公则的的确确是个漂泊了大半生的人──名如其命“如舟”。单身老教授赵如舟,“十多年来,他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