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母亲到信仰之父论张承志在 80 年代中期的转型论文导读::年代中期是作家张承志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型时期。从草原母亲到信仰之父:论张承志在 80 年代中期的转型。〔一〕主人翁形象的转变数代的多斯达尼或在战争中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或在隐忍中完成一生的修行,或默默地以自己的行为影响教众,但无论哪种,都让你产生一种敬畏,你从中体味的不再是草原上母性般的温情与阔大,而是血性男儿们用自己的方式塑造出来的悲壮与坚强。〔二〕情感抒发方式的转变张承志认为,小说的真正使命就是一种高贵的、正义的、美的倾诉[⑥]。他形容自己提起笔来,如同切开了血管,在流血般的写作中我得到了欢乐。[⑦]他觉得美文来自激情的诗化人文历史论文,所以他在写作中一任激情的宣泄,很少克制自己的情感免费。他的这种关于小说的见解是他在写作过程中慢慢提炼的。在早期的作品中,张承志在写作中激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只是将情感注入文字,形成温情的诉说。这种温情的情感抒发方式在《黑骏马》中得到很好的表达。我们的信仰啊,由于你一切忧愁都会消散,啊,我说过:圆月啊,你照耀吧唯你有着皎洁的本质。[⑩]参考文献:〔1〕张承志:《张承志中篇小说选》,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4.〔2〕张承志:《心灵史》,北京:花城出版社,1991.〔3〕张埰鑫编:《张承志代表作》,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8.〔4〕张承志:《错开的花自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5〕张承志:《北方的河后记》,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6〕张承志:《岁末总结》,《中国作家》1994,(2)〔7〕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8〕陈舒劼:《知识分子的背离以张承志的〈心灵史〉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4,(01):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