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形考三公共行政学形考三 一、选择题 1、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 现场监督和跟踪监督)。 2、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 德、能、勤、绩、廉)。 3、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 19 世纪中期的( 瑞士 )。 4、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决策权力)。 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 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6、( 平行 )沟通不宜采纳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7、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给予处分。 8、目标管理方法是( 德鲁克 )于 20 世纪 50 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 梁启超 ),他于 1876 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0、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官僚制理论 ),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11、高斯发表于 1936 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讨论的行政学论著是( 《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12、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3、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孟德斯鸠、怀特、西蒙 )。 1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衍射型、棱柱型)。 15、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 莫顿和布莱克 )于 1964 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二、名词解释 管理层次:就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当组织规模相当有限时,一个管理者可以直接管理每一位作业人员的 管理层次活动,这时组织就只存在一个管理层次。而当规模的扩大导致管理工作量超出了一个人所能承担的范围时,为了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管理者就必须委托他人来分担自己的一部分管理工作,这使管理层次增加到两个层次。随着组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受托者又不得不进而委托其他的人来分担自己的工作,依此类推,而形成了组织的等级制或层次性管理结构。 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制定和发布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称为...